《时间如果会说话》
清镇市卫生健康系统“辉煌中国七十年、与共和国同成长、与新时代齐奋进”主题演讲比赛在清镇市中医医院会议室隆重举行。清镇市一医参赛选手姬航姹荣获“二等奖”。
市一医参赛选手姬航姹,紧紧围绕“辉煌中国七十年、与共和国同成长、与新时代齐奋进”主题,紧贴工作实际,用生动朴实的语言,从不同高度、不同侧面深刻阐述医院从1951年到2019年,这60年间的蜕变,从一家只有7张床位的卫生院发展到如今以智慧医疗为主导的三级综合医院。
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份与新中国共发展、与市一医共成长的心路历程。
演讲现场
时间如果会说话
时间如果会说话,能否告诉我们的未来,以及人生会怎样开花。
70年前,我们的祖先还把汉代的耕犁插进二十世纪的农田,“洋油”,“洋面”还充斥着中国的大江南北。
谁可曾想,70年后,现代化机械开进中国农家,许多国产名牌在世界各地标注MADE IN CHINA,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举世瞩目。
70年,我们成功的不止一点点,一场新的变革正在孕育。
这里更有不得不提的医疗卫生事业,可谓是有了质的飞跃,不断创新,不断优化,一切都越来越好,一切也都来之不易。
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5团随军医生在清镇县人民政府设立医务室,后来医务室迁丁字口福音堂,改名为县卫生院,仅仅7名医务人员,设立床位7张,开始收治住院病人,破旧的小楼,简陋的病房,几张木板床以及脏兮兮的被褥,甚至没有卫生间,再看现在,用高楼大厦,纤尘不染来形容也不为过,不仅有中央空调、电视,还有中心供氧等现代化设施;以前看病只有听诊器,体温计,甚至都不能做基本的检验,输液用的是黄色橡胶软管,针头和输液管反复使用,这也使得当时医源性传染病的概率很高,而现在输液穿刺用的都是一次性输液器,大大降低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;曾经有人患了尿毒症,仿佛整个家庭都走到绝路,只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血液透析器,而现如今,肾病不再是恶魔,更有核磁共振,双源CT等大型医疗设备。作为一名九零后,我对老一辈所处的医疗环境其实感触不深,但我小的时候听奶奶说,当时邻居摔断了腿,不能第一时间医治,却是担忧如何坐车去贵阳,而现在,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得到优质的救护,都说想要好的条件都是自己去创造的,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很有发言权,回望几十年前,我们从没有停下脚步,各司其职之余,努力提升职业素养,如今规模不断扩大,现有占地面积1.6万平方米,职工将近900余人,编制床位560张,学科建设有重症医学科、血透室等23个,门急诊量约37万人次一年,承担着近50万人民群众的医疗任务,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曾经小小的医务室,一路成长到如今,离不开领导的培育以及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勤恳认真的工作态度,面对病人,如今我们有的是更成熟的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,底气十足的自信,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同感受它的成长。
70年了啊,在历史的长河中,不过是转瞬即逝,但也足够是一个生命的开始到终结,作为一名医务人员,我们第一次静脉穿刺手会抖,第一次做手术看到患者流血会害怕,第一次参与抢救也挽回不了患者生命的时候会哭,但,生活太奇妙了,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,都在为明天打下基础,回望新中国70年史诗般的历程,我相信,有多少人敬畏,就有多少人感叹,时间如果会说话,他一定会说,中国70年,风雷激荡,神舟飞天,日月换新颜;时间如果会说话,他一定会说,中国70年,高铁飞驰,天眼探空,令世人惊叹;都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70年沧海桑田,我想我应该有了答案,时间啊,它确实会说话,是祖国用70年告诉我,是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成长历程告诉我,我们应该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坚韧不拔,每天都开花,让我们一起做好渺小的自己,也为祖国下一个更辉煌的70年并肩作战。